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在变电站周边出现很多深基坑,部分基坑还需要降水。为了确保基坑施工对变电站设施的安全,需要针对变电站设施特点,进行专门的沉降监测。
1、基础沉降影响设备运营的敏感性分析
针对现状条件,整个场地回填土后,构架桩基础基本没有沉降,基础没有落在原状土上采用压实填土以及砂垫层处理的沉降相对大些。这些设备基本是杆件或杆件支撑结构,而且支撑的上部结构基本是简支,设备自身重量也很轻,所以在一定范围内的基础沉降对杆件结构稳定与上部结构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设备之间导流引线来说,设备之间的差异沉降会造成导流引线拉紧,过分拉紧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为了区分不同情况,需要对设备之间导流引线拉紧与差异沉降之间敏感程度分类。
(1)一类敏感:二个设备之间的导流引线是垂直连接,设备之间的差异沉降很容易导致导流引线拉紧。此类典型为接地刀闸与走道平台的导流引线
图14、一类导流引线模式
(2)二类敏感:三个设备之间导流引线是T型连接,设备之间的水平连接受差异沉降影响较小,而垂直连接在水平引线适当松度缓冲下对于差异沉降敏感度较小。此类典型为A字架与隔离开关之间的导流引线
图15、二类导流引线模式
(3)三类敏感:设备之间水平导流引线连接,此类连接方式只要有适当的松度对差异沉降不敏感。此类典型为断路器与流变之间导流引线。
图16、三类导流引线模式
2、不同敏感类别的监测方式分类
从目前现状看,场地地面、构架或天桥走道基础之间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目测不均匀高差有200-300mm。地面与基础沉降是否稳定,需要进行一个阶段的系统监测。
由于设备基础较多,全部监测工作量很大也没有必要,根据设备之间导流引线拉紧与差异沉降之间敏感程度分类,监测点布设原则和监测周期按照设备基础敏感性分类进行。
(1)一类监测:属于重点监测对象,主要针对一类敏感性监测,对该类设备导流引线明显拉紧以及地面显现沉降现象应重点监测,并不小于60-70%的测点覆盖率。
(2)二类监测,属于一般监测对象,主要针对二类敏感性监测,仅对该类设备的导流引线明显拉紧以及地面显现沉降现象进行监测,并按测点覆盖率40-50%进行检测;
(3)三类监测,属于表观抽监对象,主要针对三类敏感性监测,仅对该类设备异常现象进行监测,测点覆盖率按20-30%考虑。
3、表观勘测分类
根据现场表观观测,结合分类监测原则,将整个场地的独立基础或立杆设备分类编号,并将所有立杆对应的沉降现象、导流引线拉紧状态详细列表描述,将立杆编号绘在相关图纸上面。
立杆周边地面沉降现象分类:
(1)一类现象:严重。立杆基础周边明显高于周边地面,地坪开裂。
(2)二类现象:明显,立杆周边地面裂缝,与周边比较轻微起伏;
(3)三类现象:一般,立杆周边地面平坦无裂缝,与周边比较无明显起伏;
4、监测依据
(1)电站施工图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4)《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32/J 12-2005)
5、监测内容:变电站内设备基础、地基基础、室外地坪等沉降监测。
6、监测等级
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本次监测采用二级变形测量级别进行监测。
变形监 测级别 | 垂直沉降监测 | ||
观测点测站高差 中误差(mm) | 相邻监测点高差 中误差(mm) | ||
二级 | ±0.5 | ±0.3 |
注: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是相对最近变形监测控制点而言。
7、监测期限与监测频率:监测频率为1次/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