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构筑物的加固 (TY201407)

2018-04-18


1 工程概况

    轨道交通全线长约6.5km,轨道交通一号线建设前,沿线道路已经完成,目前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1)轨道交通线路要跨越既有通道,通道上覆荷载增加,既有通道结构能否满足要求;

(2)公园混凝土挡墙因前期设计未考虑有轨轨道交通荷载,且作为临时性维护结构设计,地基承载力不足,且墙体裂缝宽度超限,需要进行合理的加固。

   (3)南部泵站因有轨轨道交通路线与泵站顶部斜交,导致泵站顶部荷载增大。顶板、混凝土梁、侧墙承载力不足,且沉降变形超限。需要提出加固或避让的合理方案。

2、既有通道

3.1 既有通道概况

由于公园景观设计的需要,在东路增设两个人行地下通道。通道位于东路桩号K0+601.4m与 K0+813.6m处,设计采用净高4m、净宽10m的钢筋混凝土闭合框架结构,总长53.1m,分三节,相邻节段间设置沉降缝。通道出口两侧沿道路纵向设置10.5m悬臂式挡墙。顶部覆土约70cm。

P1.png

图3 既有通道结构与地质条件

3.2 场地地形、地貌

场区地貌类型为岗前堆积地貌单元。K0+601.4m处通道原为大棚菜地,原始地面标高约8m,现为沧麒东路新填筑路基,最高处标高约11m,填土厚3m左右。场区地表岩性主要为填土及粉质黏土。

3.3 地基岩土层

钻探揭示,场区33.3m以浅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Q4)冲积层及上更新统(Q3)残坡积层、侏罗纪象山群(J1-2xn)组成,按岩土体成因、年代、埋藏深度及物理力学性质,将地层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大层, 10个工程地质亚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地基承载力参数表

土层代号及名称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kPa)

土层代号及名称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kPa)

①2素填土

70

②3粉质黏土

140

②1黏土

120

③3粉质黏土

230

②2淤泥质粉质黏土

65

④残积土

230

②2-2粉质黏土夹粉土

100

⑤1强风化长石砂岩

300


3.4 荷载

3.4.1 轨道交通编组及荷载

近期五节车厢编组,远期七节车厢编组。轨道交通等效均布活载标准值q1=37kN/m2

P2.png

图5 轨道交通编组荷载

3.4.2 轨道交通轨道结构

轨道结构包括钢轨、轨道板等,均布荷载标准值:q2=17.5 kN/m2。

P3.png

图6 轨道交通轨道结构

3.4.3 通道设计荷载

轨顶设计标高13.450m,原路面设计标高13.400m,通道顶面设计标高12.700m。轨顶与通道顶面净空距离0.75m,轨道结构净高度0.65m。

轨道交通均布活载标准值:q1=37.0KN/m2

轨道结构均布荷载标准值:q2=17.5 kN/m2。

通道顶板厚度0.7m及加固加厚0.1m的自重标准值:

q3=0.8*25=20kN/m2

侧墙厚度0.7m的折合基底标准值:

q4=0.7*4.0*25*2/11.4=12.3KN/m2

底板厚度0.8m自重标准值:q5=0.8*25=20KN/m2

通道侧壁回填土重新回填:重度18.0KN/m3,内聚力C=10KPa,内摩察角Ф=20°。

上部超载标准值:37.0+17.5=54.5KN/m2

土压力e1=54.5*tan2(45°-0.5*20)=26.7KN/m2

土压力e2=(54.5+5.5*18.0)* tan2(45°-0.5*20)=75.2KN/m2

P4.png

图9   通道结构分析模型

3.4.4 通道结构内力计算

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求解矩形单孔闭合框架结构,假定底板弹簧支撑。

(1)内力计算结果及原结构承载力复核结果:

位置

计算弯矩设计值KN-m

控制截面弯矩设计值KN-m

截面规格

配筋规格

原结构承载能力KN-m

MAB=MBA

MAD=MBC

674





MDA=MDC

MCD=MCB

593

510

700*1000

B25@200

/B25@200

470

ME

686

686

700*1000

B28@100

/B28@200

1100

MF

780

780

800*1000

B28@100

/B28@200

1250


P5.png

图10   通道结构计算弯矩图

(2)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复核结果

位置

弯矩标准值

KN-M

弯矩准永久值(KN-m)

截面规格

配筋规格

验算裂缝宽度(mm)

验算

挠度

MDA=MDC

MCD=MCB

467

315

700*1000

B25@200

/B25@200

0.27

1/1350

ME

532

372

700*1000

B28@100

/B28@200

0.07

1/840

MF

608

425

800*1000

B28@100

/B28@200

0.05

1/1050


3.4.5 原通道结构

P6.png

          图11   通道结构配筋剖面图


P7.png

    图12 通道结构配筋平面图

3.4.6 通道结构加固措施

经过复核,原结构侧壁强度不足,裂缝宽度超限,需要加固。具体加固措施采取墙外侧加厚侧壁墙,增加厚度300mm,配筋竖向C22@100,分布筋C18@200,植于顶板与底板,双向设置锚筋Φ12@600.每个通道加固长度20m,加固轨道交通覆盖的那一节段上。一共两个通道,分别位于K813.6与K601.4位置。

P8.png

图13 通道加固详图

3.4.7 通道沉降控制

轨道交通线路轨道工后沉降要求控制在50mm以内。原通道基础未进行地基处理,目前荷载条件下,无法将工后沉降控制在50mm以内。建议采用锚杆静压桩方式加固通道。

锚杆桩边长250x250mm,每节长度2.0m,锚固胶泥接桩,底板后开孔方式压桩。桩间距2.0m,桩长度15.0m。根据侧墙外路基重新回填时也可以在墙外侧实施锚杆桩,先施工锚杆桩,然后加厚侧壁墙体。

P9.png

图14通道沉降控制加固详图

4 公园挡墙加固

4.1 公园挡墙概况

公园临近道路,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挡墙为变截面,顶部厚度一般500mm,根部700mm,挡墙悬臂部分高度7.0m。挡墙顶面标高13.2m。

公园混凝土挡墙因前期设计未考虑有轨轨道交通荷载,且作为临时性维护结构设计,地基承载力不足,且墙体裂缝宽度超限,需要进行合理的加固。

P10.png

图15 公园挡墙立面图


P11.png

图16 挡墙配筋图


4.2 荷载

根据路基修筑施工安排,通道两侧10m范围内将挡墙内回填土朝通道方向1:2坡度挖除后重新填筑掺3%水泥级配碎石,10m范围之外的挡墙基础外采用管桩基础加固,挡墙基础内的回填土或者挖除重新填筑灰土或者采取注浆加固处理。

P12.png

图17 通道两侧路基加固立面图


挡墙高度7.0m,墙顶部与轨道顶部齐平:

顶部超载为轨道交通活载标准值:q1=37KN/m2;

0-0.65m轨道结构荷载标准值:q2=17.5KN/m2;

0.65-7.0m路基填土填料自重标准值:q3=6.35*18.0=108KN/m2;

挡土墙结构自重标准值:q4=7.0*25=175KN/m;折合底板面积荷载标准值36KN/m2

填土特性按内摩擦角Φ=20°考虑,不考虑填土内聚力,重度17.0KN/m3。

0.65m位置土压力标准值:

e1k=(37+17.5)*tan2 (45°-20°/2)=27KN/m2

0.65m位置土压力设计值:

e1=(37*1.4+17.5*1.2)*tan2 (45°-20°/2)=36KN/m2

0.65m位置土压力设计值准永久值:

e1=(37*0.5+17.5)* tan2 (45°-20°/2)=18 KN/m2

7.0m位置土压力标准值:

e2k=(37+17.5+6.35*18.0)* tan2 (45°-20°/2)=83KN/m2

7.0m位置土压力设计值:

e2=(37*1.4+(17.5+6.35*18.0)*1.2)* tan2 (45°-20°/2)=103KN/m2

7.0m位置土压力准永久值:

e2=(37*0.5+17.5+6.35*18.0)* tan2 (45°-20°/2)=75KN/m2

基础底板附加荷载标准值:q1+q2+q3+q4=163KN/m2

基础底板附加荷载设计值:q1+q2+q3+q4=203KN/m2

基础底板附加荷载准永久值:q1+q2+q3+q4=145KN/m2


基底平均压力标准值:((37+17.5+108)*2.8+175)/4.8=131KPa



        P13.png                   P14.png

  图18 挡墙与路基构造                  图19 挡墙结构分析模型

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求解刚架结构,假定底板弹簧支撑。计算结果:


P15.png

图20 挡墙结构内力分析结果(设计弯矩/标准弯矩/准永久弯矩)


(1)内力计算结果与原结构承载力复核结果

位置

计算弯矩设计值

截面规格

配筋规格

复核承载能力KN-m

MAB

1174

700*1000

B22@80

/B12@200

887

MAC

297

500*1000

B18@120

/B14@250

281

MAD

878

500*1000

B22@80

/B12@250

600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复核结果

位置

弯矩准永久值

截面规格

配筋规格

验算裂缝宽度

验算

挠度

MAB

748

700*1000

B22@80

/B12@200

0.34

1/146

MAC

192

500*1000

B18@120

/B14@250

0.21

1/825

MAD

556

500*1000

B22@80

/B12@250

0.33

1/202


4.3 挡墙地基承载能力

基底平均压力标准值 131KPa,基础持力层(2-1)层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KPa,不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或者会带来较大的沉降。

4.4 挡墙加固措施

经过复核,原挡墙结构强度与刚度不足,裂缝宽度超限,地基承载能力不足,需要加固。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提供两个加固方案

(1)墙内侧加固

优点:不破坏挡墙外面的装饰面层,加固层隐蔽,便于地基加固,受力明确,处理效果好;

缺点:需要挖除墙内填土,需要设置钢板桩等临时支护、墙内再回填;

(2)墙外侧加固

优点:不需要挖除墙内填土

缺点:破坏装饰面层、地基加固较困难。


悬臂挡墙顶部增加300mm,根部增加400mm,受力钢筋C22@100,分布钢筋C14@200,锚固钢筋双向C14@600。钢筋植入混凝土深度15d。

在挡墙外悬挑基础上设置锚杆静压桩,桩截面250*250mm,每桩节段2.0m,A级胶黏剂接桩。桩每延米承载能力15KN,有效桩长15m,单桩承载力250KN,桩间距2.0m。

在挡墙内基础底板钻孔,采用旋喷注浆桩加固挡墙内地基,间距2.0m,加固深度15.0m,双重管施工,成桩直径0.6m,每延米水泥用量300kg/m,水灰比1:1.

P16.png

图21 挡墙结构加固方法(外侧加固/内侧加固)


挡墙内不挖土的情况下,挡墙悬臂部分只能在外侧加固,内侧的旋喷桩采用引孔施工,引孔同时钻穿挡墙基础底板,在护套管条件下进行旋喷施工。

挡墙内挖土的情况下,挡墙悬臂部分可在内侧加固,同时加固基础底板,在基础底板上开孔后即可进行旋喷施工。

建议尽可能采用墙内侧加固措施。


5、南部泵站

5.1 有轨轨道交通跨越南部泵站

轨道交通线路ZY+430位置跨越南部泵站,左侧线路钢轨侵入泵站结构约0.6m,全线跨越泵站过水涵洞。

靠近线路的泵站顶板标高9.500m,地面标高10.500m,过水涵洞顶面标高7.700m,轨顶标高10.745m。轨顶标高与泵站顶板标高之间净空间仅1.25m。

泵站顶板为钢筋砼梁板结构,板厚250mm,上部覆土厚度1.0m,泵站基础为整版基础,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桩直径600mm,桩间距1.2m,桩有效长度8.0m。

P17.png

图22 轨道交通线路跨越南部泵站平面图

P18.png

图23 南部泵站A-A剖面图


5.2 泵站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场区地貌类型为岗前堆积地貌单元,原始地面标高约8m,现为泵站场内地坪,标高约10.5m,填土厚2.5m左右。场区地表岩性主要为填土及粉质黏土。

土层代号及名称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fa0](kPa)

①1素填土

70

②3淤泥质粉质黏土

65

③粉质黏土

230

④残积土

230

⑤1强风化长石砂岩

300



       

图25 南部泵站地质剖面图

5.3 跨越方案

根据标高体系,靠近线路的泵站顶板标高9.500m,轨顶标高10.745m,轨顶与泵站顶板净距离1.25m。如果采用路基覆盖方式,则其中轨枕体系厚度0.65m,还要填土0.6m厚度,路基宽度至少9.0-10.m。此种方法增加的荷载:

轨道交通均布活载标准值:q1=37kN/m2

轨道体系荷载标准值:q2=17.5 kN/m2

回填覆土:q3=0.6*18.0=10.8kN/m2

泵站顶板作用荷载标准值:q1+q2+q3=65.3KN/m2.

由于跨越范围内本站进水池、过水函等斜交,条件复杂,本案不主张直接填土跨越方式。

经过与泵站前设计单位、泵站使用单位的沟通,一致认为轨道交通线路最好跨越避开泵站。经过初步方案比选,建议采用整体跨越方式。

5.4 整体跨越方案

采用一跨整体跨越桥梁,跨度22.0m,预应力单室箱梁,顶部槽型。钻孔灌注桩,直径Ф1000mm,桩长35m,以强风化泥质砂岩为持力层。梁底与轨顶之间距离约1800mm。

P20.png


图26 桥梁跨越平面图


P21.png

图27 桥梁跨越立面图

P22.png

图28 箱梁断面图


5.5 桥梁跨越与泵站的矛盾及改造

桥梁跨越的唯一决定因素是梁高度与净空的矛盾。采用一跨整体跨越泵站与过水涵洞,跨度22.0m,采用预应力单箱箱梁,梁高度1.8m左右,而轨顶标高与泵站顶板之间距离仅1.25m,即采用一跨整体跨越方式,梁高与净空之间冲突。需要将泵站顶板局部降低0.6-0.7m。这样就需要将泵站进水池部分整体改造加固。


P23.png

图28 桥梁与泵站结构冲突示意图

P24.png

图29   整体跨越泵站加固平面图


节点详图JL1为托换大梁,截面500*2000mm,配筋上部10Φ25,下部20Φ25,如节点详图(1)所示,大梁支撑于侧墙Q2上面,大梁顶面标高9.700m,高出原有顶板面200mm,低于原次梁L2底面300mm,便于托换大梁主筋的穿越。主筋植筋深度不小于15d。

大梁托换后,原次梁伸出托换梁部分顶面扩大截面加固,如JL4(1)。
    原边口大梁500*2000mm,降低0.6-0.7m后,该梁局部消弱,需要加固,在旁边增设加固梁JL5(500*1200),如节点(5)所示。

桥梁跨越冲突部位泵站顶板降低做法如下详图(6)所示。


P25.png

图30 跨越冲突部位泵站顶板降低做法示意图

P26.png

图31 泵站局部改造加固节点详图

P27.png

图32 泵站边口梁(JL5)加固详图

6 、形象工程量及计划工期

序号

分项工程内容

形象

单位

形象描述

数量

计划工期

通道加固

10*4*20m/座

2


1

侧壁加厚

0.3*5.5*20/片

4

20天

2

锚杆桩

0.25*0.25*15m/根

40

15天

3

侧壁开挖


路基队伍配合



挡墙加固

M

7.0m高度

100


1

侧壁加固

M2

厚0.4m

700

20天

2

锚杆桩

0.25*0.25*15m/根

50

15天

3

旋喷桩

0.6m双重管,15m

100

15天

4

墙内挖土


路基队伍配合



5

临时支挡


路基队伍配合



泵站改造加固





1

托换加固


增梁、切割破除


20天

跨线桥





1

钻孔桩

Ф1.0*35m

8

15天

2

墩台

3.2*1.8

2

7天

3

预应力箱梁

跨度22.0m

2

30天


分享